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或稱后天免疫缺乏綜合征),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簡稱HIV)的反轉錄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統(tǒng)受到破壞,逐漸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的攻擊目標,促成多種臨床癥狀,統(tǒng)稱為綜合征,而非單純的一種疾病。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正確的預防艾滋病呢?
1、要直面現(xiàn)實,不要回避
艾滋病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是,在大多數(shù)老百姓心目中,仍然是一種遙遠的、與自己毫不相干的疾病。人們羞于、恥于談論艾滋病,更多的人則對艾滋病一知半解,抱著一種“回避”的心態(tài)。其實,艾滋病威脅著每一個人和每一個家庭,預防艾滋病是全社會的責任。我們不能再回避,否則就悔之晚矣。
2、要預防為主,不要存僥幸心理
艾滋病的醫(yī)學全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它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艾滋病于1981年在美國首次發(fā)現(xiàn)和確認,我國于1985年首次報告艾滋病病例?,F(xiàn)在,全球平均每天有6000人感染艾滋病。近年來,我國艾滋病的感染與發(fā)病人數(shù)增長較快。艾滋病離我們并不遙遠,并且,世界上還沒有發(fā)明能治好該病的良藥,預防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3、要潔身自愛,不要隨意交友
艾滋病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目前,我國的艾滋病感染率達千分之六。2015年新增患者中94.3%是通過性傳播途徑感染的,其中24%左右是同性傳播造成的,2014年男女學生感染比率是9∶1,2015年是11∶1。
4、要珍愛生命,不要嘗試吸毒
靜脈吸毒是我國艾滋病病毒(HIV)傳播的主要途徑,而且傳播速度快,范廚不斷擴大,靜脈吸毒者申平均HIV檢出率20%,最高為78.5%。成為向一般人群傳播艾滋病毒的主要渠道。
5、要安全用血,不要買賣血液
在HIV所有的傳播方式中,血液傳播由于直接進入人體,且病毒量較大,所以是幾種傳播途徑中潛伏期最短、發(fā)病較快且最致命的一種方式,血液傳播的方式包括:輸入被HIV污染的注射用具或手術器械等直接污染皮膚及黏膜創(chuàng)口;靜脈藥物依賴者共用針頭、針管及有關器械;移植感染HIV者的組織器官或精液(人工授精)等。如果供血者感染HIV后,供血時處于窗口期,則查不出來HIV抗體,鑒于此,輸血和輸血液制品一定要慎重。
6、要正確使用避孕套,不要掛一漏萬
正確使用安全套不僅能避孕,還能減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險。安全套是預防艾滋病的最簡便、最經濟的首要武器。避孕套可以隔開精液和陰道分泌物,阻止性交時男女雙方體液的互相接觸,因此可以預防艾滋病。但是,在現(xiàn)實中由于偶然一次婚外性行為沒有帶安全套或者安全套的質量不佳或使用不當引起破裂、滑脫而導致感染艾滋病的也時有發(fā)生。
7、要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診治,不要涉足地下診所
到不正規(guī)的醫(yī)院及診所手術、輸液、查休、拔(補,洗)牙、針灸等都有感染艾滋病的風險。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醫(yī)院一般條件下,使用被HIV污染的針頭和針尖,單純一次性刺入皮膚而感染HIV的概率為0.3%。同樣的道理,如果被HIV污染的注射器,消毒不徹底,再給健康人使用,殘存的血液就會進入人體造成感染。因此,一定要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輸液或兒童預防注射,并主動要求“一人一針一管”。
8、要一人一用,不要與他人共享
美容、紋身、用不消毒的公用器具修腳等行為既極易造成皮膚破損,被感染的風險又很大。我們每天都要用的刮臉刀、剃須刀、牙刷等個人衛(wèi)生用具,一定要保證個人專用,不能共用或借用。因為我們在刷牙或刮臉的時候,也極易造成皮膚損傷,這些損傷可能輕微的察覺不到,而一旦借用者是HIV攜帶者,則有可能造成感染。
9、要及時檢測,不是諱疾忌醫(yī)
如果懷疑自己受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一定要到衛(wèi)生機關批準的具有艾滋病病毒抗體檢驗條件的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去檢查。全國各大醫(yī)院、衛(wèi)生防疫站、性病防治機構均是獲準的檢驗機構。千萬不要找“游醫(yī)”檢查治療。如果經實驗檢驗證明抗體是陽性,說明你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但還不是艾滋病病人。該病的潛伏期很長,一般為5-8年,有的超過10年。同時,請對醫(yī)生坦白說明情形,告訴醫(yī)生是否有任何癥狀,是否不只和一個人有性關系,是否在注射*,或認為已有了身孕等。不要因為尷尬而不肯據(jù)實相告,自行用藥可能耽誤治療并可能加重癥狀。
10、要關愛病人,不要歧視
關心、幫助和不歧視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預防與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應該得到人道主義的同情和幫助,家庭和社會要為他們營造一個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鼓勵他們采取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改變危險行為,配合治療,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生命質量、延長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預防和維護社會安定。與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如握手、擁抱、共同進餐、共用工具、辦公用具等)不會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會經馬桶圈、電話機、餐飲具、臥具、游泳池或公共浴室等公共設施傳播,也不會經咳嗽打噴嚏、蚊蟲叮咬等途徑途徑傳播。